快读网 - 历史军事 - 大宋好儿郎在线阅读 - 二百七十九章:你杀过人吗?

二百七十九章:你杀过人吗?

        今年辽国内部汲取了去年的教训,派来的是位绝顶高手,听说还是什么大辽第一勇士。

        可秦为却漠视了他,这让辽使很是无奈。

        人家手里捏着自己的把柄,这比试……怎么比?

        输了赢了都是人家说的算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的,否则那这场戏就太假了些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他就在赵祯说完后,出来说道:“听闻宋人的官员都会吟诗作词,外臣不才……只会弓箭。敢问今日殿内的诸位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通译大声的同步说出了他的话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的目光缓慢扫过宰辅……扫过官员……扫过各地举人代表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“敢问诸位,可杀过人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官员们愕然,然后鄙夷。

        大伙儿都是文雅人,谁特么没事做了去杀人?

        “蛮夷!”

        不知道谁嘀咕了一句,通译面色微变,然后低声告诉了辽使。

        辽使却一阵大笑,笑的格外的猖獗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笑的喘息不止,然后说道:“不能杀人……那叫做什么男人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的目光中带着鄙夷,一闪即逝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这等日子里,辽使挑衅是保留节目,但挑衅的尺度得把握好,若是激怒了宋皇就是过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激怒这些臣子却没毛病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去年某在草原上用弓弦绞死了两个奴隶,那弓弦绞紧了脖子……发出咯咯咯的声音……知道吗,当时边上的人都被吓得魂不附体……后来某把他们的尸骨丢在草原上,草原上的饿狼会把他们啃成骨架子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他得意洋洋的在恐吓着这群君臣,却发现宰辅们好像目光有些古怪。

        怎么不像是被吓到的模样,反而是……幸灾乐祸。

        众人顺着宰辅们的目光看过去,就看到了一脸老实巴交的秦为。

        辽使心中叹息一声,然后不再说话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少年可是把他坑惨了,若不是最后他筹得了足够多的钱财,回到国内后又散尽家财拉拢关系,今日他能否再站在这儿,都是两说。

        怕是和辽人有夙怨吧。

        秦为出班,看似懵懂的问道:“贵使,你飘了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辽使不明白秦为话中的意思,却能看出他这是在威胁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神色稍稍慌乱了一下后,又恢复了傲然的模样,淡淡的道:“在下只是在阐述事实而已,贵国可有臣子杀过人?”

        目前的辽国虽然在渐渐修养之中,但武力值却当仁不让,是这片区域的老大,无人能敌,所以每逢朝会就耀武,这是辽人的必备科目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他收了老实可靠小郎君的气息,准备和辽使演好这场大戏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上前一步,笑着说道:“奴隶吗?大宋泱泱大国,礼仪之邦!倒是没有虐杀奴隶的传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辽使做出一副傲然的模样,道:“我辽国也是礼仪大国,不过是杀人杀惯了而已,在辽国,如某这般的多不胜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还是恐吓!

        俺们辽国别的没有,武力却可以碾压在座的任何一国,就问你们怕不怕。

        可这份恐吓字里行间却透着那么一股子和气的味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不像是威胁,更像是两国之间在玩笑。

        偏偏这样的对话,却让人生不出反驳的理由……辽人依旧跋扈,宋人依旧冷静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可铸京观了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辽使愕然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事儿他还真没听说过,一双眼乱转的盯着秦为,仿佛在说……老大,戏过了啊!你这么聊天,让我怎么往下接?

        “什么京观?”

        秦为微笑道:“就在府州那边的百胜寨,有空去看看吧。哦,忘了告诉你,西夏人应当知道,你可以去问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辽使目光转动间,见那些大宋臣子们都面露骄傲之色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西夏使者则是面色晦暗,一脸的纠结尴尬。

        殿内,赵祯高居其上,还略带稚嫩的脸上露出几分傲然。

        以前在面对辽国时,大宋总是先天要矮赏一截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由过往战绩所决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憋屈啊!却又没得办法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算是天下太平了,辽人虽没有再启大战的想法,可自认为天下第一的他们,总是会不时挑逗一下大宋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大抵就是敲打的意思吧。

        告诉大宋这个手下败将,虽然咱们现在不干仗了,但你若是头硬,我辽国依旧能碾压你,想干你就是随时。

        张之白出班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刻他目光锐利,而且还带着蔑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的负手后背步伐稳定,看着就是那等……中央朝臣下到地方来视察的睥睨之势,就是说在本官面前,尔等都是垃圾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看着辽使,用那种最装比、最讨打的语气说道:“某且来教教你。京观,京者,高丘也!观,形也!京观,天朝诛杀不臣,垒尸为京观,以震慑外敌……你可懂了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的声音铿锵有力,他的神色肃穆威严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刻,连那些对京观厌恶的文官们也都齐齐昂首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的诟病和嫌弃统统烟消云散,此时他们与有荣焉!

        在以往,他们整日高居庙堂,自然无法体验到战场上的那种雄烈,所以认为京观是一种残忍以及粗俗的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在他们的认知里,胜败只是一个结果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了结果就好,为何还要再这结果上多此一举呢?

        可今日在辽使挑衅的情况下,从来只能忍气吞声的朝臣们,却有了成为了反击的工具,京观就是证明!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刻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当初辽人才有的那种骄傲,用杀人来获取的骄傲!

        从兵败澶渊之后,大宋许久都没打过胜仗了,甚至很多武人从入伍开始,就没体会过战阵的模样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那些含有的所谓胜仗……也都是防御战,只要敌军放弃继续攻击,对大宋来说就是胜利。

        可对外作战呢?

        可有人乘胜追杀到敌国境内?

        没有!

        这些原本被他们忽略的战功,此刻都一一涌上心头,并为之骄傲。

        甚至就连前几日他们还屡屡弹劾,并且要求撤销的北伐军,此刻也觉得这是万幸……万幸大宋没有真的撤销北伐军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今日在朝堂所有的骄傲和反击的机会,不正是那些北伐军带来的吗!

        只是府州之战结束的不久,况且西夏这回是打败,自然不会主动公开战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宋国这边又本着以和平为主的战略方针,并没有向各国通报这场战事,所以辽人那边还未获取消息。

        辽使一脸懵逼看着张之白。

        府州附近的厮杀,那肯定是宋人和西夏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看了西夏使者一眼,就见西夏使者尴尬的低下了头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不打自招!

        宋人竟然和西夏开战了!而且还打赢了?

        辽使只觉得脑袋发蒙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觉得这场戏已经演不下去了,或者说,宋廷已经不需要他来演戏,而保住自己的面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辽使看向了秦为。

        京观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他第一反应就是,这是秦为的手笔!

        以前宋人也有过胜仗,不过大多是和周边小国,而且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碾压,大多是击退或是谈和了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今宋军打败西夏,而且还铸了京观!

        那一定是他干的,其他宋臣没有这种魄力,更没有这份不顾后果的胆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有秦为这个天子近臣,又颇具权势的,才能在铸了京观后,还能若无其事的站在这儿。

        辽人相比大宋来说文化欠缺了不止一筹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京观,大抵就是尸骸筑成的建筑!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他对京观的理解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会是什么样的呢?

        他只是幻想了一下,然后不禁打个寒颤。

        辽人武勇的骄傲渐渐消失。

        耶律广军作为使者,他在辽国的地位不算低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经过秦为的包装后,他回国后不仅没有受到处罚,反而还升了一级。

        原因是他带回了宋人最新研制的弓弩!

        这可是宋国的军事机密啊!

        这对辽国来说自然是头等大事儿,别说输了一次比武,就是死了一个将军和学者,在辽国看来这事儿也是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可等他们真正拿到了弓弩后,却又犯了难。

        怎么仿制?

        辽国资源没有大宋优渥,可打造一个弓弩应该不算难事吧?

        可偏偏那弓弩的制作方式十分复杂,其中零件更是多不胜数,光是拆了组装就费了辽国工匠半个月的时间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工匠们一致得出结论,没法仿制!

        或者说,仿制的代价太大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没有宋国那种记录精密的图纸做为参照,就只能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制造,可等零件有了,怎么组装又是个难题。

        甚至就连知晓内情的耶律广军都忍不住叹气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秦为到底是什么妖孽,他是怎么制造出那种精密零件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更可怕的是,这些零件大小、质量都是一致的,只要是同样的弓弩,就可虽是拆卸到任何一支弓弩上使用。

        更离谱的就是那个弹簧!

        辽国人研究了半年也没弄明白这东西的制作方式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当然想不明白。

        秦为为了制造新式弓弩,光炼铁的作坊就弄了不下二十个,又花大价钱从河西弄来了焦煤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东西现在用的人不多,可运费却不便宜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支弓弩从锻造零件开始,再到组装使用,几十道工序缺一不可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是赵祯先前一直没有将新式弓弩投入量产的原因,代价太大了……富裕的大宋也承受不起这种消耗。

        辽国只弄到了成品,并没有解题步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