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然打定主意教子(侄)的秦武公,今日哪里会任其离去。 秦武公面上恢复了先前的笑容,一捻长须,笑道:“文谨、昭世、小婴三人对这世道之乱,好似过于无知了些。君父(伯父)为你们安排了一道好去处。” 朗朗乾坤之下,三人竟觉得瞧见了上空,浑身密布了乌云。 几乎是本能的说道:“君父(伯父)我们今日回去,定好生研习,这列国之事。” “孺子可教也,君父(伯父)便是让你们去明白明白,乱世之道,如何生存。”不知想到了甚,秦武公的笑容愈发的和煦。 他问道:“你们可还记得,前几日外祖家来人之事。 因赵国前来,是以,并未让你们前去,只是你们的娘亲(伯母)前往探望。今日便一道前去,赔礼谢罪之余,跟着外祖他们出门历练罢。” 呼,还以为上哪的三人,心中顿松一气。外祖和蔼可亲,当是一好去处。坐进观天的三人,哪里知晓,此次秦武公提前与其泰山,郑重请求过。 欢喜离去的三人,经历了惨无人道的磨练,周游列国,留下无数让诸国咬牙切齿,又不至于伤筋动骨之事,以至于欲寻秦武公状告一番,又难以启齿。 谁人愿意说出,遭几个孩子戏弄,欺负之事啊。自小便被定作秦国世子的秦昭世,极有担当的将一路所行之事,一力揽之。 是以,诸国方才慢慢的流传出一句话来:不识人间真国色,只因未逢秦昭世。又因其人言行举事,道出另一句话来:惹天惹地惹天子,莫招秦国秦昭世。 而被迫历练的三人,对赵国亦是怨念颇深......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