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仿佛一夜之间,燕州城便有了新貌。 道路越来越干净,百姓越来越自信,就连打石山的土匪,似乎也销声匿迹了。 为了安置各地来的流民,李韫大大放宽土地政策,官府免费提供农耕用具与耕牛,鼓励流民开荒种地。 只要在燕州落户的百姓,四口之家便可允许开荒三亩地,六口之家则允许开荒六亩地,且新开荒的土地,免收赋税两年。 如此一来,为了能多凑些人头数,百姓们都愿意生孩子,二胎,三胎,乃至于四胎! 古代本就地广人稀,人口越多,地开荒得越多,今后不论是征兵缴税,也都会跟着水涨船高。 唯一让李韫苦恼的,还是钱的问题。 一边要养兵,一边要扶贫,这可是两个极其烧钱的大项目! 因此这食盐贸易必须做起来。 只要能将精盐批发卖出去,便可解决目前燕州所有的财政支出。 “公子,那个娘娘腔回来了!” 大福小跑着冲进书房。 哦?姜老板回来了! 李韫闻言大喜。 “快快备车!” “公子,您忘了贴小胡子啦。” “彩儿,快快取我的小胡子来!” “好嘞!” 恢复了商人打扮后,李韫便火急火燎赶往了粮品铺子。 当赶到铺子时,姜雨已在后院等候。 还是那身一尘不染的白衣,还是那个风度翩翩的玉面小郎君。 “姜老板,别来无恙啊?” “我们也才分开不到二十日,搞得好像几年未见一样。” 看到李韫之时,姜雨眼眸深处也藏着再次相逢的喜悦。 好像在不知不觉中,他们都习惯了彼此。 “我的精盐在岐国好不好卖?”李韫笑着问道。 “好卖极了,真的,一抢而空。” 姜雨撇了撇嘴,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递给李韫,又指了指地上放着的钱箱道: “这是收据以及利润,运输的五百石食盐,我在岐国卖成四十两一旦,利润便是两万两; 按照当初你说的,咱俩四六分成,我取了八千两,剩下一万二千两,尽数在此,你点点吧!” 李韫当即便打开箱子。 哦哟,一锭锭金元宝,闪闪发光! “啊,我的眼睛,我的眼睛快被闪瞎了……姜老板快帮我揉揉!” “……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