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读网 - 历史军事 - 天下枭雄在线阅读 - 第二十七章 迎头痛击(中)

第二十七章 迎头痛击(中)

        ~日期:~月22日~

        就在杨元庆率军从闻喜县返回,向西疾奔而去后不久,绛郡太守独孤怀恩便得到了消息,他立刻意识到,丰州军一定是去拦截李叔良的军队,他心中大急,立刻命手下大将曹霁率三千军队前去支援李叔良。

        军队派出去了,独孤怀恩心中忐忑不安,他登上墙头,扶住墙垛向西眺望,远处是黑暗无边的夜色,星光将数里外的正平山映衬出一个模糊的轮廓。

        独孤怀恩叹了口气,当初李渊问他愿意进关中,还是愿意留在河东,他选择了留在河东,现在看来,他当初的决定有点失策了,河东是各兵家必争之地,就算杨元庆不来,窦建德也会来,去关中才是明智的选择。

        独孤怀恩转身要下城,忽然有士兵大喊:“使君,有军队奔来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独孤怀恩大吃一惊,扶墙垛细看,只见约千余人向这边狂奔而来,接着有人在城下大喊:“使君,快开城门,是我!”

        是部将曹霁的声音,他刚去还不到一个时辰,怎么就回来了?独孤怀恩连忙下令开门,他也跑到城门边,只见涌进来大群败兵,很多人都负伤,身上全是血迹,曹霁扶在马上,后背上插着一支箭。

        独孤怀恩大吃一惊,上前急问道:“出了什么事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使君,我们在正平山被伏击,弟兄们死伤惨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有多少伏兵?”独孤怀恩又追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知道,对方是骑兵,又有弓箭,将我们包围,卑职是拼死杀出重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独孤怀恩半晌说不出一句话,一种不祥的预感涌入他的心中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李叔良站在哨塔之上,目光凝重地望着大队敌军远去,他心中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,一种直觉告诉他,敌人的远去就俨如猛兽的后退,是为了更有力的致命一击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叔良派出了数队斥候前去探查,他忧心忡忡地回到自己大营,副将刘弘基已经在大帐前等候他多时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帅,你认为敌军真的撤退了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叔良摇摇头,  “他们是一群狼,没有吃到猎物怎么可能撤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叔良叹息一声,走进了大帐,刘弘基跟着进了大帐,又连忙道:“大帅,卑职认为,敌军撤退的目的是要等我们撤营出发,然后在半袭击我们,那时我们就没有驻营的防御,只能和他们硬对硬的打一仗,这是破我们防御的最好的办法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叔良坐了下来,低头半天不说话,他不消是刘弘基说的这样,可无论他怎么想,刘弘基都说得完全正确,除非他不走,或许对方拿他无可奈何,可只要他一动身,对方就会抓住机会,他痛苦地抱住头,自己到底该怎么应对?

        刘弘基的双唇抿成一条线,目光十分严峻,他已经意识到对方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将,他能在稷山和正平县之间截住他们这就说明对方善于抓住战机,难道对方的主将就是杨元庆?

        如果真是他,那他们面临局势就严峻了,刘弘基心中也紧张起来,“大帅,现在我们急须向主公求援,否则我们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叔良一言不发地坐着,脑子里有点茫然,绪也一片混乱,双手交叉放在腿上,身子无力地靠在后面的大箱子上,他仿佛在考刘弘基的建议,可又像无计可施地发呆。

        就这么坐了一刻钟,刘弘基不敢打扰他,准备慢慢退出大帐,这时,他身后传来了李叔良沉重的声音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临走时唐王已经告诉我,他只能拿出两万军队,要我集结河东各郡军队,还有太原的守军,这样就有十万大军,可以和杨元庆抗衡,就算我们求援,他也能让河东各郡的守军来支援我们,可你想过没有,各郡的军队出发来支援我们,会不会被杨元庆的军队各个击破?”

        刘弘基身子一震,又慢慢转过身,他不得不佩服李叔良慎密,杨元庆有三万骑兵,这里只有一万,很可能其余军队都拆散了,就是为了防止各郡来救援他们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那正平县的五千守军呢?我们可以调他们前来支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话音刚落,有士兵在帐外禀报,“独孤太守派人来报信,说有紧急情况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让他进来!”

        片刻,一名报信兵被带了进来,他单膝跪下禀报,“独孤太守派军来援助,但被敌军在山伏击,死伤惨重,独孤太守只能坚守城池,消李大帅能率军入城,共同防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,他将一封信呈上,李叔良看完信,又将信递给刘弘基,吩咐左右,“把他带下去,赏钱五百吊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多谢大帅赏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报信兵退了下去,李叔良看了一眼刘弘基,“你说现在怎么办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帅,对方是轻骑,应该没有带多少粮食和草料,我们不如固守营盘,等他们粮尽退兵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可能粮尽,绛郡是富庶之地,又刚刚收了麦子,他们哪里弄不到粮食,而且除了正平县外,其他各县基本上都没有守军,想夺取易如反掌,再说,他们刚刚击败正平县援军,应该也缴获了不少粮草,虽然信中没有说,但我们应该想得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叔良叹了口气,他进退维谷,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天亮时,斥候带回了情报,发现对方骑兵在二十里外,并没有走远,李叔良知道自己的判断正确,对方不可能撤军,就在等他们拔营启程,在半袭击他们,李叔良更不敢冒险启程,他终于接受了刘弘基的建议,派人去关中求援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元庆的骑兵在二十里外的一片树林中休息了一夜,体力恢复,这时,在正平山伏击敌人援兵的徐世绩也回来了,他率一千骑兵在正平山前设伏,大败正平县援军,歼敌一千余人,俘虏六百余人,缴获不少军资粮草,可以维持军队三天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意外的收获,一下子解决了丰州军粮草不足的隐患,杨元庆大喜,记徐世绩大功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中午时分,杨元庆骑马在军队中视察情况,这次他们是轻兵简行,没有携带帐篷等辎重,大多时候在树林中宿营,如果遇到下雨则进县城驻扎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万军队由八千骑兵和两千重甲步兵组成,重甲步兵只有在作战时才不用战马,而平时行军都是骑马,他们配置双马,一匹战马专门携带装备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,杨恩正率领重甲陌刀军操练,他们的陌刀已经全部更换,更轻更长,更加坚硬,已不再是拍刃,而是真正的陌刀,足以抗击强大骑兵的冲击。

        两千陌刀军分成四队,正分队训练,喊杀声如雷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陌刀军训练不远处,数千名士兵砍伐了上千棵大树,正忙碌地结扎树排,在另一片空地上,堆满了士兵们携带的火布,火布就是将布条在火油中浸后晒干,变得极易燃烧,一般是用来做火箭,每个士兵都会携带一包,这时丰州军特有的装备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,一名士兵禀报:“启禀总管,斥候抓住了对方的探子!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元庆大喜,立刻调转马头向行军帐奔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大帐内,一名斥候校尉单膝跪下向杨元庆禀报道:“禀报总管,弟兄们发现敌军两队探子共二十人,全部围歼,并抓了两名俘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带上来!”

        很快,亲兵将两名俘虏推进大帐,俘虏跪在地上哀求,“将军饶命!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元庆看了他们一眼道:“我可以饶你们一命,但你们必须老老实实交代,若有半句谎言,我拿你们人头祭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们不敢有半点隐瞒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好!我先问你们,大营内有多少军队,主将是谁,副将是谁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回禀将军,一共两万军队,骑兵约三千人,步兵一万五千人,还有两千辎重兵。主将是李叔良,副将刘弘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元庆点点头,他听得出对方没有撒谎,又问:“有多少粮食,是什么样的战马,士兵装备是怎样?”

        旁边徐世绩听杨元庆问得非承细,他心中暗暗称赞,难怪杨元庆被称为大隋边陲第一将,从他问情报便可看出他的丰富经验,竟然连对方是什么样的战马都问清楚,掌握所有细节,这才叫知己知彼,百战百胜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元庆足足问了大半个时辰,这才命人将两名已被问得筋痞尽的战俘带下去,旁边三名文郎快笔如飞,将所有的问询都记录下来,三名文郎退去别帐整理口供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元庆见徐世绩一脸惊奇,便微微笑问道:“瓦岗军不是这样做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徐世绩摇了摇头,“我们只是问一些关键问题,从不会超过一刻钟,问题也不会超过二十个,像将军这样问得仔细,我还是第一次遇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其实也不应该由我来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元庆指着旁边的刑曹参军张述笑道:“丰州军自有一套严密的制度,有专门的审讯官,应该由张参军来审问,只是我比较心急,所以越俎代庖了,等会儿张参军还要再问一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又问参军张述道:“张参军,我的审讯可有遗漏?”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。